藍蝦好吃,但藍蝦性狀的多樣性正逐漸消失中,農科院水產所協助藍蝦業者建立「SPF(無病原對蝦量產技術」,培育優質藍蝦種苗永續經營海洋資源。
汶萊藍蝦(Penaeus stylirostris, Blue shrimp)是汶萊獨有之蝦種,更是汶萊皇室御用的蝦品種,肉質鮮甜Q彈廣受全球饕客歡迎。然而生產藍蝦的「種蝦」因多年的種內繁殖開始出基因窄化-性狀多樣性逐漸消失的現象,迫使當地產業積極向外尋找技術支持。
汶萊最大的藍蝦養殖公司GOLDEN CORPORATION也意識到藍蝦產業必須依靠優質種蝦繁殖系統才能永續經營,因此該公司與農科院水產科技研究所合作,透過水產所之技術支持,開發了汶萊萊蝦之種原的「無病原對蝦模組化的量產技術」,成功將水產養殖之技術應用於產業中。
打造一個藍蝦大規模繁殖設備系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水產所研究團隊從汶萊引進野生對蝦作為種原,得先找出藍蝦最喜歡的水質環境如:溫度、酸鹼值、乃至光照等條件設計培育藍蝦的環境設備,接著設計藍蝦喜歡的「食物」也就是餌料讓藍蝦順利成長,搭配監測健康狀態的疾病檢測技術。
水產所整合育種、飼養、繁殖、及疾病檢測等跨域高經濟於種的繁殖科技,建立了無病原對蝦模組化的量產技術。並將這項技術以「技術移轉」方式應用在海洋深層水的種苗繁殖系統,不但能提供GOLDEN CORPORATIONSPF種蝦外,其他高經濟水產如刺參、牙鲆、乃至其他海水於與海藻等都能使用這套系統,成功將臺灣之先進水產科技商品化並行銷至國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