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天線蝦虎」最美麗的蝦虎魚
「紅天線蝦虎」是身價高貴的寵物觀賞魚,歐美市場體型大隻的蝦虎魚每隻要價近90美元(近2900元台幣)。由於野生環境不易捕撈到紅天線蝦虎,近年來科學家紛紛投入紅天線蝦虎的人工繁殖與量產研究。2016年美國羅傑威廉士大學(Roger Williams University)的Andy Rhyne博士首次透過人工飼養方法,培育出6對紅天線蝦虎成魚, 而這項名為「紅天線蝦虎於繁殖計畫(Yasha Goby Rearing Project)」便開啟了紅天線蝦虎的保育商機。
亞洲最大紅天線蝦虎巢穴 就在農科院水產所
天線寶寶,人工繁殖大不易
儘管美國已有人工繁殖技術,但紅天線蝦虎的「大規模量產」技術始終難已突破,因為從外觀很難辨別紅天線蝦虎魚的性別,就算配對成功了,蝦虎魚產卵後的仔魚存活比率僅不到1%;換言之人工配對1次只會存活3隻仔魚。另一方面紅天線蝦虎在水族市場上並不是那麼常見,一般人也不太會分辨公母,也導致民間自行配種的成功率不高。
科學化繁殖,水產科學家變身天線寶寶的奶爸
為了建立紅天線蝦虎魚的量產系統,農科院水產所沈康寧博士以水產科學技術改進育成魚苗的方法,例如適當的水質、餌料、與水族箱環境等。 另一方面,過去缺乏紅天線蝦虎魚繁殖行為的科學研究,繁殖人員多半仰賴飼養經驗來提升仔魚存活機會,因此沈博士在技術開發的過程中,藉由觀察紅天線蝦虎魚的生殖模式以累積配對經驗,提高成功配對機率。目前實驗室可人工成功配對種魚,並讓親魚每10天產卵一次,每次產出200-300顆的卵,卵孵化後的仔魚存活率約可提升至50%,繁殖效益增加50倍之多。
野生的糖果槍蝦 願意跟人工繁殖的蝦虎一起共生
任職於水產科技研究所的沈康寧博士是這項技術的開發者,沈博士擁有超過10年的觀賞魚繁殖研究經驗,沈博士從臺灣大學動物科學研究所畢業後,陸續在臺灣大學與海洋大學從事水產科學的研究。他表示:「人工繁殖最大的困難在於我們對於該物種的生殖模式、魚苗育成的條件並不清楚,但經過幾次的嘗試與修正後已逐漸掌握住訣竅。未來技術將技轉給國內廠商,讓國內廠商生產並出口到國際水族市場,讓全球水族玩家都有機會擁有這隻可愛的天線寶寶。」
參考文獻:
1.【年年有漁】萌系蝦虎掀起魚寵水族熱
2. Yasha goby successfully captive bred by Rising Tide Conservation
3. Yasha Goby Rearing Proj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