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之作作, 首頁, 武漢肺炎專欄

【研之作作】武漢肺炎衝擊全球稻作供應鏈?專家預測未來2年全球米價

國際水稻研究所(International Rice Research Institute, IRRI)的政策研究專家表示:「2022年全球稻作產值與供應鏈將受武漢肺炎影響,而中國的需求狀態將成為影響稻米價格的關鍵因素。」

本篇文章為「農食政策平台( Agri-Food Policy Platform)」的主持人 Jean Balié於網站發表之文章,由農科院編譯整理為中文文章。轉載請註名出處並來信告知:1071004@mail.atri.org.tw

武漢肺炎疫情迫使全球政府替未來可能面臨的糧食危機進行佈署措施,各國紛紛開始研擬政策防止疫情對糧食供應鏈的衝擊,並重新檢視國內糧食生產的獨力自主性。畢竟糧食安全與國民健康息息相關,人民吃飽了之後才有餘力固健康,有了穩固的農糧系統才可確保醫療保健系統,這也是各國政府不得不立即盤點農糧生產現況的主因。

IRRI0408

  • 短期內全球稻米不會出現供應短缺的狀況。

2019年世界稻米的消費量為4億9千萬噸(490 million MT), 全球稻米產能為4億9千9百萬噸(499 million MT) ,全球稻米交易量為4千4百萬噸(44 million MT)。從全球稻米產能對應市場需求量便可發現:目前稻米供應鏈處於供需平衡的狀態,甚至些為供過於求。根據USDA的評估,即使是稻米最大進口國、同時也是產量最大生產國中國,儘管在2019的消費量高達1億4百多萬公噸,但當局仍有1億1千多萬的儲備稻米可運用,而第二大消費量的印度亦是如此。換言之,短期內全球稻米不至於出現短缺現象。

irri 0409 rice

  • 中期影響,恐慌心態可能提升稻米價格

儘管稻米供應無虞,但疫情造成了消費市場的恐慌性購買行為,對稻米價格的影響將在中期顯現出來。稻米禁止出口政策會是最大因素,因此可預期未來國與國之間很可能出現互相屯積稻米的現象。這會是造成中期稻米價格上漲的原因之一。

market-grocery-food-shop-store-wallpaper-preview

  • 中國對稻米的供需態勢將左右2020前的國際稻米價格

中國對稻米的貿易政策會是市場關注的焦點,如果中國稻米產量不如預期、為了穩定中國境內稻米價格可能採取抑價措施、或是基於糧食安全策略的需求而大量進口稻米,甚至持續限制稻米出口等,都會使得國際稻米價格提升。

另一方面正在實施鎖國政策的印度也將面臨食物供應鏈短缺的困境,其中最大的問題是當局政府下令「限制非必要民生物資」的物流運輸,卻又無法明確定義「哪些是非必要民生物資」,導至印度境內的食品供應鏈斷鏈的問題。

全球稻米價格上揚,仰賴進口糧食的非洲國家會是第一個重災區,特別是一些大量進口中國稻米的奈及利亞,光在2019年該國就從中國進口了40萬公噸的稻米,也成為2019年中國的第二大稻米出口國。若中國對稻米的供應與需求狀況不佳,很可能又會再度發生2008與2011的糧食危機。

woman-picking-plant-on-field-916406


IRRI預測未來2年的全球稻米價格走勢:四大國家扮演關鍵角色

根據IRRI建立的的國際稻米價格模式(Global Rice Model (IGRM))分析結果,未來兩年國際稻米價格趨勢緩步上升,然而中國、越南、柬埔寨與印度四個國家的供需狀態可能引發價格大震盪。

1. 當越南頒布稻米出口禁令,稻米價格將上漲 19%
2. 當柬埔寨頒布稻米出口禁令,稻米價格將上漲 23%
3. 當印度、越南與柬埔寨三國發頒布稻米出口禁令,稻米價格將大幅上漲52%
最糟的情況下(中國也限制出口),2008年的糧食危機極有可能再次上演。


2019武漢肺炎影響稻米價格的三個評估方向

1. 缺工問題:
為了減少傳染風險,各國祭出的「境外管制、境內封城、停班」這些限制人口流動的措施,將產生在稻作產業的缺工問題,對於疫情嚴重的國家而言,勞動力短缺將導致稻米生產成本增加,原本以價格取勝的稻米出口國可能不在有價格優勢(例如菲律賓與印尼)

另一方面,農村勞力老化與不足的地區也將因為人口移動限制,導至經常性的農事工作,例如插秧、除草、灌溉、收穫等也出現「找嘸工」的狀況。停課也影響了農村婦女的物農時間,婦女必須額外花時間照顧孩子,甚至生病的孩子與老人。在城鄉差距大的農村,由於年青人離開農村,將會使得勞動力不足的困難更嚴峻。

elderly-man-standing-beside-corn-field-3032701

2. 物流業是否能順利運作:交通管制與人流管制是密切要關注的議題,物流限制可能使得作物生產需要的資材如種苗、肥料、農藥等的取得受到限制,連帶也會影響栽培的耕作時程與作物管理的效率。

3.收穫季節的資金流動現象與商品流通狀況:為了減少疫情對產業的衝擊,各國政府開始利用貨幣政策、低利貸款等方式維持市場的資金流通性,確保農業金融市場能順利運作。但稻米產業(農業)並不像一般的商業活動一樣都能在銀行留下交易紀錄,換言之,不是所有的農民都能藉由正規管道取得疫情補助。


coronavirus-news-on-screen-3970332

單一國家的農糧政策可能改變全世界糧食安全狀態

如何降低武漢肺炎疫情帶來的經濟損害?汲取經驗2008年與2011年的糧食安全危機是個方式。當各國開始從「互相合作」轉變為「強化自主競爭力」的時候,單一國家的農業經貿政策可能在短期內劇烈的影響全球糧食安全。有鑑於此G20號召世界糧食生產大國相互分享糧食資訊,在2011年建置了「農業市場資訊系統(Agricultural Market Information System (AMIS))】,尤美國農業部與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協助運作,提高糧食市場的透明度以渡過危機時刻。

糧食議題在全世界升溫,每一項政策都需要建立在「以科學、數據、證據」作為論述基礎,如此一來才不至於讓錯誤的政策造成更大的糧食安全風險。而此次疫情也能讓各國重新檢視自己的農糧體系,找出農食結構中脆弱的部分,藉由適當的修正以強化面對危機時的應變力。

參考文獻:Is COVID19 a threat to the stability of rice price and supply?
http://www.irri.org/news-and-events/news/covid19-threat-stability-rice-price-and-supply?fbclid=IwAR1568o_7B2XhnMxKPWg5C-qD5SmIyhoq-CkZbbfe6qc9hbp6-Vki671rIY

 

 

廣告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